第八十四章 茶艺之道

+A -A



  “呵呵,不用在乎这些虚礼,为师与你交心足矣。况且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。这学问永无止境,谁都不敢放大话说可以穷尽。我和老孔二人,也只是虚长了你几十岁而已。相信不久以后,你的成就就会超过我们两个糟老头子了。

  而学问达者为师,我们也只是在一起和你探讨罢了,至于一定要分出个对错,那便是落了下乘。要知学问,本身就是为了使人身心愉悦,让人可以学会判断和思考。这其中的乐趣,便是求学的精髓。

  至于你对学问的理解,那也是你的一种道,相信通过学问上的精进,也可以反过来促使你,在武道上走得更加广阔。

  说了这么多,我们还是接着品茶论道吧。”

  萧天元虽然以前也饮茶,却是对于茶艺一道不通皮毛,今天能够有幸听到夫子论茶讲道,心下自是大喜,语气也是格外恭敬。

  “还请师尊论茶。”

  “呵呵,那为师就先给你讲讲茶的类别。一般说来,这茶按照发酵程度以及最终的形态,可以分为绿、红、白、黄,黑以及乌龙几大类。当然,这并不是是说哪一类的茶叶,就一定要超过其他茶叶,这还要看个人的口味而定。”

  “那么夫子,这兰陵清明云雾茶,有时属于哪一类呢?”萧天元倒是直接接话问道。

  “我们兰陵镇的清明云雾茶,属于不发酵的绿茶。是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,经杀青、揉捻、干燥等典型工艺制成,具有形成了“清汤绿叶,滋味收敛性强”等特点。”

  接着萧世泽又说了一大通茶叶的名字,各个种类都举了一两种代表茶叶,虽说萧天元记不完全,不过还是记了几种。像君山云雾、碧螺春、滇红、武夷乌龙等等,也有了个大概印象。

  这时候的他才知道,原来每一行里面,还有这样大的学问。以前看似简简单单的饮茶,没想到中间还有这么多的学问故事。

  果然,这知识无尽啊,自己还得更加努力。

  “天元啊,具体给你讲讲泡茶要注意的细节。首先要注意的便是水质,具体说来,水质要注重‘源’、‘活’‘甘’‘清’几个方面。”

  萧天元认认真真地听着,不敢有丝毫的马虎。

  经过夫子的熏陶,他知道世事洞明皆学问,学问都可以追本溯源,通过茶艺,说不定也能悟出一些有用的东西。

  起码在泡茶上,夫子就已经给自己上了生动的一课。

  以天下为师何其艰难,这具体的路径,夫子已经开了一个头,剩下的就靠自己去摸索前进了。

  “俗话说‘茶有各种茶,水有多种水,只有好茶、好水味才美’。这便说的是水的重要性,好的水质,对于茶的品质,有着的影响。

  水要注重‘源’。《茶经》中的“其水,用山水上,江水中,井水下”。《试茶》诗中的‘泉从石出情更洌,茶自峰生味更圆’,都认为,宜茶水品的优劣,与水源的关系甚为紧切。

  水要注重‘活’。《汲江水煎茶》诗中的‘活水还须活火烹,自临钓石汲深情。大瓢贮朋归春瓮,小勺分江入夜铛’。《斗茶记》中的‘水不问江井,要之贵活’。等等这些,都说明宜茶水品贵在“活”。

  水味要‘甘’。蔡襄《茶录》中认为:‘水泉不甘,能损茶味。’《茶解》中的‘梅雨如膏,万物赖以滋养,其味独甘,梅后便不堪饮’,说的是宜茶水品重在于‘甘’。只有水‘甘’,才能出‘味’。

  水质需‘清’。近来斗茶之风盛行,强调茶汤以白为贵,这样对水质的要求,更以清净为重,择水重在“山泉之清者”。古人云:‘养水须置石子于瓮,不惟益水,而白石清泉,会心亦不在远。’这就是说:宜茶用水需以‘清’为上。”

  萧世泽倒是说得兴起,没有丝毫停顿的意思。

  “饮茶第二个要注意的,便是器皿。俗话说:‘水为茶之母,壶是茶之父’。要获取一杯上好的香茗,需要做到茶、水、火、器四者相配,缺一不可。

  这是因为饮茶器粳不仅是饮茶时不可缺少的一种盛器,具有实用性,而且饮茶器具还有助于提高茶叶的色、香、味,同时,一件高雅精美的茶粳本身还具有欣赏价值,富含艺术性。

  而一般最好的茶器,都是陶壶,尤其以紫砂壶为最。”

  萧天元先前还没注意,这会儿仔细一瞧,才发现夫子身旁的茶具上,果然是用嫡壶,颜色紫红,估计就是夫子刚刚提到的紫砂壶。

  “这最后要注意的,便是饮茶品茶之时的环境。清山秀水,小桥亭榭,琴棋书画,幽居雅室,当然是理想的品茗环境。”

  “这些基本条件具备以后,接下来的工序便是审茶和观茶,最后才是品茶。审茶主要是看茶叶的种类品种,观茶则是看茶叶的色与行。这以后才是品茶,品茶既要品汤味还要嗅茶香。

  嗅茶香先是干嗅,即嗅未经冲泡的干茶叶。茶香可分为甜香、焦香、清香等,茶叶一经冲泡之后,其香味便会随之从水中散溢出来,此时便可以闻香了。闻香之后,用拇指和食指握住品茗杯的杯沿,中指托着杯底,分三次将茶水细细品啜,这便是“品茗”了。”

  说完,萧世泽却是自己先做了次示范,按着自己所讲的步骤,一步一步完成。整个过程完整流畅,给人一种行云流水般的享受。

  由此也可以看出,二位夫子,必是长期浸淫此道,不然也不会如此流畅自然。

  萧天元也学着父子的动作行动起来,只是无论他怎样做,都显得有些生涩和做作,没有夫子那样的舒畅平和。

  “接下来便是沏茶,主要有八个程序。

  一是烫壶: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,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;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。

  二是置茶: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,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,此时可将茶荷递给客人,鉴赏茶叶外观,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,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。

  三是温杯:烫壶之热水倒入茶盅内,再行温杯。

  四是高冲: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,水自高点下注,使茶叶在壶内翻滚,散开,以更充分泡出茶味,俗称‘高冲’。

  五是低泡:泡好之茶汤即可倒入茶盅,此时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,以低为佳,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,俗称‘低泡’。一般第一泡茶汤与第二泡茶汤在茶盅内混合,效果更佳;第三泡茶汤与第四泡茶汤混合,以此类推。

  六是分茶:茶盅内之茶汤再行分入杯内,杯内之茶汤以七分满为度。

  七是敬茶:将茶杯连同杯托一并放置客人面前,是为敬茶。

  八是闻香:品茶之前,需先观其色,闻其香,方可品其味。”

  萧世泽边说便试炼,萧天元原本还有些不甚明了之处,可是看着夫子的动作,立马变明白了过来。

  想与做之间,永远有那么一丝差别。

  古人云:三人为众。三人一块饮茶,正合“品”字之义。“品”字字形是三个“口”字组成的,正说明三人聚饮是最佳组合。

  独饮太清冷,对饮虽有情趣,二人促膝相谈,如同唱二人转,不是你说就是我唱,没个喘息时刻。

  但三人共饮就添了许多热烈气氛,摆开龙门阵话题如小溪流淌,不会戛然中断,相对而言,也多了些闲适和轻松,那茶自然就更有味!

  多人聚饮(指三人以上)又是另一番景象,如茶宴、茶会、茶馆、茶摊。特别是茶馆,南来的,北往的,达官贵人,贩夫走卒,张王李赵,五方杂处,茶人为解渴而来,又解渴而去,似无茶道之可言!

  胭脂香水的香味,是浓浓的、阵阵的、逼人的;茶的香气,在于它轻轻的、悠悠不迫的、诱人的幽香。

  茶的清香,让你品味到沉淀后的,那浅浅的、如一泓清泉的人生。那才是真觉、真达、真完啊。真到心平,真到气和,真到白描素色,真到皆无皆从。

  等人渐渐眷恋起了那似有似无的清香,它若隐若现地会让你怀念些什么,淡忘些什么。

  品茶,需要焚香除妄念。点燃这支幽香,来营造一个祥和肃穆的气氛。

  品茶,需要冰心去凡尘。茶,致清致洁,是天涵地育的灵物,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也必须至清至洁,一尘不染。

  品茶,需要慧心悟茶香。品绿要一看、二闻、三品味,在欣赏“春波展旗”之后,要闻一闻茶香。茶的香清幽淡雅,必须用心灵去感悟,才能够闻到那春天的气息,以及清醇悠远、难以言传的生命之香。

  品茶,需要淡中品致味。茶汤清纯甘鲜,淡而有味,只要你用心去品,就一定能从淡淡的茶香中品出天地间至清、至醇、至真、至美的韵味来。

  而一个人面对青山绿水或高雅的茶室,通过品茗,心驰宏宇,神交自然,最终达到物我两忘。  作者 任之

我要报错】【 推荐本书
推荐阅读:
风起天元 第八十四章 茶艺之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