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在山的话都是踩着旋律的节奏走的,话音一落,毕永刚的通鼓立刻进来接管了节奏,由白鸽弹出跃动的旋律,张昊迈前一步,轻柔而倔强的开唱了——
……
当~我和世界不一样~
那就让我不一样~
坚持对我来说就是以刚克刚~
……
我~如果对自己妥协~
如果对自己说谎~
即使别人原谅~我也不能原谅~
……
最美的愿望一定最疯狂~
我就是我自己的神~
在我活的地方~!
……
这首《倔强》,是五月天的阿信在遭遇“黑道家族”事件时,心有所感的作络上聊天传情让感情发酵了。
等熬过这一段去,到了明年三月份,两个人若是能一起录制《极限闯世界》,那段时间应该就不用再承受这种相思却不可见的痛苦了。
林在山到家后,先洗了个澡,让精神清爽清爽,还差十分钟11点时,他坐到了工作电脑前,登陆芊芊,等着李孝妮上线。
这期间,他上d论坛浏览了一下。
论坛今天的注册人数算是创纪录了,这时已经有46000多人注册了,距离他们的近期目标——5万会员,越来越近了。
在综艺节目上打广告的效应真是惊人!这让林在山考虑着,明天飞去长安后,和张佳乐谈一谈,看看他们的论坛能不能在千里搜索上打打广告之类,或者让千里搜索将他们的排名往前提一提。
此时的d论坛上,乐迷们仍在兴奋的讨论着今天林在山的表现。
音乐讨论区中,全是对林大叔的崇拜性讴歌,间或的出现几个黑贴,也都被激动的学生粉们骂了个狗血喷头。
大家都在期待林在山下一首新歌什么时候放出来。
林在山没太钓大家的胃口,他直接公布了下首新歌发表的时间——是在一周后的12月30号,皇艺的顶级沙画比赛之后。在论坛上公布音频。
他并没有说自己的新歌和皇艺的沙画比赛有什么联系。
但聪明的人都能看出来,他的新作品肯定会在皇艺的沙画比赛上出现!
这让粉丝们对下周日的皇艺沙画比赛格外关注。
那场比赛将在皇家文艺频道面向全国观众直播,他们现在便锁定了这档节目。希望能在第一时间听到林在山的新作品。
在讨论区转了一阵后,林在山又习惯性的来到了他比较偏爱的钢琴板块浏览。
此时。钢琴版最热的一个帖子,是在讨论人的音乐天赋的帖子。
短短半个小时的时间,这帖子就已经有50多人回复了。
不像讨论区很多回复都是灌水,在d论坛专业的音乐板块,是禁止灌水的,回复的人多是抱着偏认真专业的态度来回复的。
林在山更喜欢在这样的板块上浏览发言,和更专业的朋友们一切交流切磋提高。
………………
………………
上面的即是楼主的发帖。
二楼的回复很打击人,但他说的也有一定的客观性:
很多人都在这个回帖上点了拇指朝下的反对图标,并不认同二楼讲的。
三楼的回复,是一个实名认证的东艺大音乐系教授回复的,他写的很专业,林在山从头看到了尾,觉得蛮有收获的——
………………
关于音乐天赋,大家普遍有误解!
天赋不过是超常的能力,这里主要谈谈音乐能力的问题。
音乐能力不是音乐天才或者一部分人的专利。而是每个正常人都具有的素质。判断音乐能力应该提倡多元化的审视标准,不能仅靠表演能力与创作能力来评价。听赏能力也是重要的音乐能力,更是音乐得以存在的基础。判断一个人音乐能力还应基于其生活的文化背景去考量。摆脱欧洲中心的音乐能力话语霸权。提倡更多人通过听赏参与到自身民族音化传统中来,彰显本民族音乐能力。
(中间略掉2000字,教授都是从民族文化的层面来举例陈述自己的观点)
(最后的结语让林在山很有感触——)
能领悟自己音乐中的文化才是最根本的。
当今社会,对于音乐能力的价值判断,主要是基于音乐表演能力与创作能力,这导致音乐从业者、音乐教育者、受教育者们判断一个人音乐能力全局性眼光的缺失。
音乐的创作、表演、听赏是三位一体的,相互依赖不可或缺。
判断音乐能力应该提倡多元化审视标准,表演能力、创作能力、听赏能力并重。
大众音乐能力的培养,更应该强调音乐听赏能力的提高。
判断一个人的音乐能力,须将其放置到自身的文化背景中考量。
每个人都是有音乐能力的,至少都能够欣赏、理解、认同并参与音乐活动,音乐应该是人们精神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当然这个“音乐”尤其要强调本民族文化中的音乐,借以提高民族文化的凝聚力,抵御欧洲中心的音化霸权话语,重塑本民族音化的传统。
………………
教授的恢复赢得了很多专业人士的点赞,林在山也在后给他点了赞。
不像教授回复的这么专业,很多人都给了简明扼要的回复,比如5楼讲的:
6楼讲的则比较扯:
7楼是个实名注册的音乐人,说的稍微严肃点了:
8楼说的略微有一些偏激:
8楼这个回复,并没有得到太多人都支持,反倒是有10几个人给他点了反对键。
林在山倒是给8楼点了支持赞,他觉得这楼说的有一定的客观性。
很多帖子回复都提到了他,看着这样的回复,林在山心中生出冲动,也想讲一讲自己的心得。
为了保险起见,他登陆了自己的小号“崔健”,准备用这个连论坛工作人员都不知道是他的小号,来回复一下这个帖子。
------
(未完待续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