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回 图书馆?藏经阁!日本少林寺拳法

+A -A

  天气渐冷。陈天笑穿上了加厚的运动服。现在功课轻松,一周只上三天课,其余时间陈天笑泡在图书馆、网吧、宿舍和运动场。

  这天是星期四。陈天笑吃过早饭,本想去自习室看会书,结果发现已经没有空座了。于是来到图书馆,将书包寄放在橱子里,径自奔向二楼的“藏经阁”。

  这所学校的“藏经阁”有两处。一处在二楼,满满的一书架全是武术和现代格斗方面的书籍:《东方格斗术》、《戴氏心意拳》、《象形拳法真诠》、《心意拳真谛》、《全接触空手道》、《少林武功》、《散打腿击法及108式》、《少林武术秘传》、《空手道》、《实用拳击技法》、《拳击训练教程》、《现代跆拳道》、《传统查拳》、《一招制敌格斗术》、《李小龙全书》、《鹤拳》、《少林棍术》、《二路刀法》、《青萍剑术》、《木兰扇》、《达摩易筋经》、《南少林体用功法秘传》、《少林秘传打穴术》……

  陈天笑在三楼的一个书架上又发现了大量的佛家道家武学秘籍:《密宗修炼术》、《道教五派丹法精选》、《中华道教大典》、《密宗无上瑜伽》、《张三丰秘传内丹练法》、《道家内丹全书》……

  陈天笑知道,三楼的武功秘籍乃是中华武学的至宝,以内丹术为代表的道家内功,凝结了国术最高深、最上乘的智慧,有着无穷无尽的奥妙。

  然而,这么多的内功心法不是以陈天笑现在的水平所能吸收得了的。况且,陈天笑还没有达到“禁欲筑基百日,心如古井不波”的境界。因此,陈天笑决定先研究二楼的武学秘籍,尤其是截拳道、空手道、形意拳和少林拳——先将这几种武术习练到一定水平,再考虑其他的。

  陈天笑心想,“天下武功出少林”,果然不差。这些天在图书馆浏览了浩如烟海的武术文献,发现中国大部分武学流派都与少林派有着密切的渊源。像三大内家拳里的形意拳,就是脱胎于少林枪法。当年少林弟子姬隆峰学成之后,回到家乡,整天大白蜡杆子不离身,有事没事地耍两招少林大枪。有个朋友对他说,现在是太平盛世,你天天拿着把长枪,出门逛街多别扭啊!何不练练拳脚功夫呢?于是,姬隆峰根据少林枪法,演化出一套心意**拳,简称心意拳。后来,心意拳的传人又从心意拳里演化出形意拳、大成拳、意拳等众多分支。李小龙宗师发扬光大的、国人耳濡目染的咏春拳,也是源自少林。另外,鹰爪拳、五形拳、醉拳、铁线拳、螳螂拳等许多拳种,同样继承了少林的东西。

  而在东洋一带,又有至少三脉:一是明朝人陈元贇东渡日本,传授给当地人一些少林武功,后来整理成柔术。二是琉球的空手道,后来成为日本的国术。三是日本少林武术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,东洋人宗道臣,一个空手道四段的武者,来到少林寺拜师学艺。

  要说起日本少林寺拳法,就离不开它的创始人——宗道臣先生。

  1911年(明治44年),宗道臣出生于日本福冈县一个下级税吏家庭。由于父亲早逝,宗道臣6岁时便被祖父带到中国东北的奉天(今辽宁省沈阳市)抚养。宗道臣的祖父是位武术家,还持有柔术传授许可证。闲暇时,祖父便教宗道臣练习柔道和古派柔术。宗道臣幼时寡言少语,对许多事物都不感兴趣。后来,宗道臣回忆道:“我脑子不是太好使,一般情况下,往往是学十记一。只有拳法,我能学习一个就彻底理解一个。”所以,少年的宗道臣很快便掌握了柔道和古派柔术的基本原理和进攻招式。

  1926年(大正16年)宗道臣的祖父去世。第二年,迫于生活,宗道臣加入在奉天的日本特务机关,做了一名嘱托(下级职员)。宗道臣所在的驻地在奉天城外小西关的一处俄式小楼内,附近是道教场所太清官。

  在这一时期,他见识了中国武术。当时在太清宫里住着一位清末的武举人陈良,据说武功精湛。一日,宗道臣和同事去太清宫游玩,在内堂见到了这位清末的武举人。同事说陈先生拳法很好,并说“别看你会柔道,仍不是陈先生的对手”。

  宗道臣自恃会柔道,自己又身强力壮,没把年已六旬、其貌不扬、身材瘦小的陈良放在眼里,提出比试比试。

  陈良坐在八仙桌前,面带微笑地说,“你要能把我的手拽离桌面,就算你赢。”

  宗道臣心想这有何难,便用右手稳稳地抓住陈良的手腕,拉了半天,竞一点也没拉动。宗道臣又使劲去拉,陈良的手好像紧紧贴在桌面上一样,还是没有离开桌面。宗道臣觉得很奇怪,想放弃又怕丢面子。他又一想,如果自己用两只手使劲一拧,可能会令陈良的手离开桌子。

  于是,他站起身来,突然扑过去,拽住陈良的手一拧,想把陈良重重地摔倒在地上,以解心中的闷气。不料,宗道臣反被扔了出来,重重地摔在地上。等他抬头时,陈良已笑呵呵地站在自己面前。

  宗道臣心中更加气恼,哪肯服输,爬起来声称要好好较量一番。这一回,两人摆好了架式。宗道臣用左手抓住陈良右袖,同时用右手抓住陈良衣襟,想以柔术将其摔倒,不料感到右手发痛,原来陈良已扣住他的手。宗道臣还没来得及叫出声,就被陈良单臂反手摔倒在地。宗道臣再次爬起,以破釜沉舟之势出拳猛击,却被陈良一脚踢到小腹上,狼狈不堪地倒在地上。

  多年以后,宗道臣回忆说:“这件事对于我来说震撼太大了!我从少年时代就习武,身体素质也算得天独厚,不料却被一个年逾花甲的小老头打倒,这次失败在我一生中也算是大事。”

  后来宗道臣才知道,陈良使的这种不可思议的拳法就是中国武术中的少林拳法。于是,爱武心切的宗道臣一心向陈良学习少林拳,每天都央求陈良能传授一两手武艺。陈良虽对日本人没有好感,但感到宗道臣是学武的好材料,便答应传授他少林拳法。治学严谨的陈良对这位日本弟子要求极严,无论是传授还是比试,总是亲自示范,宗道臣便一次次倒地。陈良言语不多,点到为止,剩下的只有宗道臣自己来揣摩,这下可苦了宗道臣。后来,他说道:“中国拳法的招数名称,不像我国柔术名称那样简单直白,有些名称毫无意义,甚至与招式无关,若想记住也是相当难的。因此我必须凭自己的理解,把学的每一种技法整理出日文名称,才能更好地理解。”

  几个月下来,宗道臣武功精进,越发喜爱中国拳法了。

  当时,东北的民间秘密组织“家理教”很盛行。家理教只是结社,不随便吸收会众,但加入家理教都是有一定身份的人,如官吏、军人、商人,也有少量的工人。“家理教”活动广泛,触角遍及东北各地,因此引起了日本特务机关的重视。但是,日本人若想打入他们的组织是非常困难的。

  宗道臣所在部门负责监视东北各地的民间秘密团体,打入“家理教”成了他们的重要任务。由于工作的需要,宗道臣极力接近“家理教”的成员。很快,他发现这里的武林人士很多,他们不太注重政治活动,主要从事本帮派的武装自卫活动,豪侠尚武的风气很重。通过接触,宗道臣有机会见到几名各地武师,因此也看过他们最拿手的绝技,宗道臣收获很大。可是这些武师大多年事已高,宗道臣所学的武艺也不过二三于而已,而且杂乱无章,欢喜之后又不免失望。

  宗道臣费了好大劲才打入“家理教”奉天分舵。不久,分舵堂主便带他参观了“家理教”奉天分舵的一处秘密地点。奉天辽阳县附近的千山上有一座古庙——祖越寺,聚集着很多“家理教”成员,其中也不乏武林高手。

  宗道臣惊奇地发现,祖越寺的雪峰和尚就是一位武术家,精通仁王拳,功夫很出色。宗道臣在那里逗留很久,受教于寺内。在那里,他看到由香港李姓一家表演的太极拳和白莲教派的白打(对打),又看到湖北袁某演练的梅花拳(以手法为主,脚法比较简单),还看到河北杨先生的杨家拳、擒拿术。这些拳术让他长了见识,开了眼界。

  1930年夏,东北抗日活动进入**,日本特务机关也活动频繁。这个夏天对于宗道臣来说意义重大,因为他学过中国少林拳法后的初试身手便是在这个夏天的一个夜晚。

  一天夜晚,宗道臣和同伴逛奉天城外的北市场。按日本特务机关的说法,这里是个“坏人”出没的角落。二人本来是来监视抗日分子,不料,宗道臣的同伴和一个中国人因赌博引起纠纷,接着两人就厮打起来。开始,宗道臣的同伴占优势,在扭打中抓住对方的手腕。宗道臣以为同伴必胜无疑。哪知那个中国人会些拳法,挣脱了对方的手,狠狠打了他肚子一拳。那一拳打得不轻,宗道臣的同伴痛苦不堪,又被那个中国人踢中下身,立刻昏了过去。那个中国人向宗道臣扑来,一只手伸向宗道臣眼前,另一只手高高扬起,摆出怒目而视的进攻姿态。宗道臣更加紧张,摆开龙王拳的架式。那个中国人一拳打在宗道臣眼睛上,随之又踢来一脚,又迅速击打宗道臣的肚子,宗道臣受到上中下三盘进攻。宗道臣正想用什么办法应付这三次猛烈袭丄击时,忽然感觉小腹刺痛,对方手中似乎多了一件利器。出于本能,宗道臣用拳猛击对方手臂,不让利器靠近自己,同时连踢几脚。这一招很见效,对方被击中,退到墙角,瘫在地上不能动弹。宗道臣仔细一看,对方手里握着一把两刃刀。

  当时,宗道臣肚子有点刺痛,可后来回到住处脱衣一看,小腹上有一条一寸多长的刺伤。事后,宗道臣说道:“现在想起这件事还不寒而栗,可惜我那个同伴当场倒下,一命呜呼了。”从此,宗道臣更加下定加紧学习拳法的决心。

  1931年,宗道臣患心脏瓣膜症,回日本治疗仍未见好转。学武心切的宗道臣心想“死也要死在满洲”,便带病来到奉天。

  陈良得知宗道臣的情况后,主动给他看病,并提出治疗方案。对陈良无比尊敬的宗道臣完全信任这位老师。在陈良的精心医治下,宗道臣的心脏瓣膜症奇迹般地痊愈了。痊愈后,宗道臣被调到土肥原机关工作,经常来往于北平(北京)与奉天之间。这时的宗道臣心里只有武术,当他听说陈良的师父文太宗大师就在北平,便向特务机关虚报差旅费,带陈良秘密进入北平。

  在北平一处幽静的四合院中,宗道臣见到了陈良的师父文太宗大师。文太宗鹤发童颜,相貌堂堂,看不出年已八旬。听陈良介绍,文太宗是北少林义和门第二十代宗师。义和门因后来的义和团而名声大振,文太宗也因义和团事丄件而不得不隐居。虽然义和团事丄件早已结束,但文太宗韶华已逝,急需找一个关门弟子继承义和门拳法。

  起初,文太宗得知宗道臣是日本人,不肯收他为徒,陈良便做了大量思想工作。在陈良撮合下,宗道臣正式成为文太宗的弟子,入门学习拳法。文太宗身旁有一位徒弟常年跟随,名字叫张文成,宗道臣的到来使他很高兴,因为终于有了练功的对手。在文太宗的指点下,张文成与宗道臣经常在一起切磋。

  据宗道臣讲,张文成虽跟随文太宗身旁多年,但拳技并不高超。一年后,宗道臣的功夫就超过了师兄张文成。

  宗道臣经常称赞文太宗大师技艺精湛,文太宗总结了流传下来的拳技,称得上是义和拳的真正继承人。

  据宗道臣回忆,文太宗大师年轻时是嵩山少林寺的修行僧,苦练武功。学成后下山,继承少林义和门十九代传人黄龙伯的拳法真传,精通龙华拳和五花拳、罗汉拳,是位了不起的武学家。

  1936年秋(昭和十一年),宗道臣被日本特务机关派往西安工作。临行前,他把这个消息告诉陈良。陈良说这是个好机会,西安离洛阳很近,可以顺便到嵩山少林寺参谒祖师的遗迹,借此还可以在少林寺举行一次正式传法仪式。宗道臣闻听当然高兴,便故伎重演,从日本特务机关骗来差旅费,立刻与陈良等人前往少林寺。关于少林之行,宗道臣有专门的描些:

  "于是,我会同陈老师等三人出发了。嵩山是中国的五岳之一,号称“中岳”,在洛阳东南约40公里。我们一行乘火车,在陇海线的偃师站下车,然后步行。从车站差不多走了24公里,到了一个叫参驾店的村庄。从那里再走八公里,就到了少林寺。越过轩辕关,可以看见太室山的雄姿。整个嵩山像一道屏障,包括太室山二十四峰、少室山三十六峰,跌宕起伏,层峦叠翠,远远望去,像是一位沉睡中的美人。

  "到了少林五乳峰下,只有一大片荒凉的建筑在那里。寺院路的西侧是用石头砌成的殿堂,左侧外面的门匾上写着“嵩少禅林”四个大字。山门是清代皇帝命令修建的,上面还悬挂着清代皇帝康熙御笔的“少林寺”横匾。庙宇全部是唐代禅宗寺院的基本格局,颇为壮观。所有建筑因年湮代远很少修葺,呈现出一片凄凉景象。在少林寺白衣殿的殿堂中间,有一尊白衣菩萨像。只有演练拳法的壁画博大壮观,气势宏伟,至今还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,使我深受感动。

  "我们暂住下来,得到陈老师的朋友恒林和尚的特别关照,所以就以恒林和尚为导师,在这里正式继承了义和门的拳法传统,并举行了简单的传法仪式。继而又目睹了少林武僧演练拳法。他们以单独演练为主,也有以两人为一组的对打形式。实际也只有这些,像壁画上看到的那样栩栩如生、活灵活现的高超武艺,已不可能见到了。因清末不许练武的禁令已下达二十年之久,少林传统拳法已退化殆尽。"

  二战以后,宗道臣回到日本,创立了日本少林寺拳法。整个体系分为了三法二十五系六百数十种技法。三法:刚法、柔法、整法。刚法,包括拳法、腿法等技能;柔法,包括防御、擒拿与反擒拿技法等技能;整法,目前尚未公开,属于门内秘传。

  陈天笑翻阅的《东方格斗术》里边,就有日本少林寺拳法的图谱。陈天笑觉得这个图谱层次分明,井井有条,适合系统地研究,于是把这本书借了出来。之前陈天笑已经借过《少林武功》、《散打腿击法及108式》等秘笈,这次她又挑中一本《心意拳真谛》,希望可以从中学到一些练功方法。

我要报错】【 推荐本书
推荐阅读:
截拳鬼女 第9回 图书馆?藏经阁!日本少林寺拳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