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部 第三十四节:秦琼归瓦岗

+A -A

  世有人存,必起纷争。私欲,人皆有之,不过大小而已。

  隋末,是个群雄并起的年代。话说瓦岗军经荥阳一战,威名远播,八方豪杰争相来投。

  这日,瓦岗军的众领们齐聚忠仪厅,商量退敌之计策。突然士兵来报有人闯寨,一听有架可打,裴元庆二话没说,操起他的双锤就第一个冲了出去。

  瓦岗寨前厅的校场里,此时打得正欢呢。只见一劲装大汉,手持双锏,与裴元庆打得难分难解。

  劲装大汉身长七尺有二,浓眉大眼,相貌堂堂。此人正是史书上赫赫有名的人物,姓秦,名琼,字叔宝,山东人氏,难怪长的如此魁梧。

  他使得双锏曰“夺命金锏”,乃是祖传之物,重八十公斤。与裴元庆的双锤相撞,迸出绚丽的火花。

  只听两人大喝一声,同时跃起三长之高。在空中互对了几招,兵器相击,出震耳欲聋的巨响。校场里顿时飞沙走石,劲气弥漫,好一阵子才恢复平静。

  共震力把两人推得直退数步,互望一眼,大有惺惺相惜之意。正想再来一次之时,恰好翟让,李密等赶到,大喝一声“裴兄弟住手。”两人才没有再打起来,不过看他们的不舍样,私下里一定会再行打过,真是武痴啊。

  李密把秦琼打量了个仔细。在他的眼里,只觉秦琼身材魁梧,相貌不凡,一脸的正气,武艺似乎还不在裴元庆之下。如能收服此人,瓦岗军势必实力大震。

  于是李密拱手一礼道:“在下李密,壮士高姓大名,到敝寨有如赐教。”

  秦琼实乃文武全才,哪有不理会李密话的意思。他见李密虽然一副文士打扮,但那睿智的眼神似乎能把人的内心看穿似的。于是赶紧回礼道:“原来阁下就是瓦岗军的军师,久仰大名。在下秦琼,字叔宝,世居山东。今上贵寨,实来相投,还望各位不要嫌弃在下。”

  其他的人还没有表态,裴元庆就抢先说道:“原来阁下就是江湖上鼎鼎大名的有着‘夺命金锏’之称的秦琼,刚才得罪了。小弟裴元庆,还望秦兄以后多多指教。”

  秦琼连道‘不敢’。正所谓江湖之人,三言两语可能成为终身敌人,但也可成为知心朋友。裴元庆与秦琼正好是属于后者,俗话说“不打不相识”他们两人经过刚才的一番打斗,倒打出交情来了。

  众人回到忠义厅,主宾落坐,互相介绍了一番。

  李密眨着他那双睿智的眼睛道“秦兄弟,天下几多英雄,老弟为何不去投,而偏偏选中敝寨呢?”

  秦琼早就听说过瓦岗寨军师李密是个细心之人,于是环顾了众人一眼道:“秦某虽不才,但天下英雄还是认得清的。秦某在江湖上也闯荡了近十年,在这十年里,算是亲眼目睹了大隋王朝是怎样的由盛到衰;也亲眼看到了天下百姓是多么的凄苦;甚至还看到了人吃人的惨象。无奈秦某势单力薄,虽然空有一身武艺,可上不能保国,下不能安民,真是惭愧。”

  接着有道:“朝廷的,必然导致社会的混乱,于是农民起义爆了。开始的时候,起义军只是为了能吃饱喝足而起义,可是到了后来,随着战争的节节胜利,一些起义军的领也开始变得穷凶奢侈。私欲越来越大,各位想必能猜到秦某说得是谁吧。”

  李密笑了笑道:“于是秦兄弟就选择了我瓦岗军,但是秦兄弟,你就不怕我瓦岗军跟他们一样吗。”

  秦琼自信的一笑道:“不瞒各位,小弟在来之前,已经暗中注意了贵军有几年的时间了。尤其是近两年来,贵军在我的观察下,军纪严明,作战勇敢,从来不破坏老百姓的一草一木。每攻下一方城池,第一件事就是安民,如果这样的军队还不算是真正的仁义之师,那天下恐怕就真的没有仁义之师了。想我秦琼堂堂七尺男儿,既然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,如果不能加入他们当中,岂不是要遗憾一辈子。军师,这都是秦某的肺腑之言如果有半句谎话,誓必被五雷轰顶。”说完诚恳的望着众人。

  翟让见秦琼如此豪气干云,动容不已的道:“兄弟,你能加入我们瓦岗寨,这是我们的福气啊。军师,你说呢?”

  李密羽扇轻摇,显得洒脱不已地道:“秦兄弟文武双全,加入我们,势必增加我们的势力,小弟没有意见。”

  翟让突然又提议道:“趁今天高兴,我们不如正式结拜为异姓兄弟,可好。”

  一听要结拜,裴元庆可高兴了。连忙跑去找香烛,生怕晚了别人就会后悔似的。

  众人于是就在忠义厅结拜。翟让居长,李密次之,王伯当作了老三,徐世觐次之,秦琼作了五弟,裴元庆自然是作了小弟了。

  当晚,瓦岗翟灯火辉煌。众家兄弟聚集在一起,庆祝翟让他们义结金兰。

  酒足饭饱后,众人提议来点娱乐节目。

  当即就有两位瓦岗寨的兄弟出来表演,他们的身材的比例简直太不能比了,一个瘦的像猴子,一个壮的像座山。

  其实,他们就是上次陪李密进京的那两个护卫,瘦的叫侯智,壮的叫李大壮。名字倒是很名副其实。

  李大壮抓住侯智的双手就是一个“过肩甩”,照以往的经验,侯智似乎要被他甩倒。但这次似乎不灵了耶,只见侯智一个凌空翻滚,稳稳的站立在地上。李大壮一愣,虎吼一声,飞扑上去。再想给侯智一个熊抱,突然眼前一花,就失去了侯智的人影。暗叫一声“不好”。正想转身时,只觉上传来一阵子怪异的弹力,蹬得自己退了好几步。还没有来得及站稳,双脚叫被抱住了,“扑通”一声摔倒在地上。

  瓦岗寨的兄弟们还没有来得及看清全过程,比赛就这样结束了,愣了好一会儿才轰然叫起好来。

  李大壮爬起身子,看着脸上有得意神色的侯智道:“你什么时候学到了这么怪异的打的,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。”

  侯智显得有点神秘的道:“你当然没有见过了,也不想想是谁教我的,还是以后再告诉你吧。”说完就走回了还在起哄的众兄弟们中去了。

  李大壮摸了摸头,一脸的寻思之色,想必他正在思考侯智刚才说的话吧。

  接着又有几位瓦岗寨的兄弟出来表演杂耍,一时之间把庆祝宴会推向了。

  翟让六兄弟一边看着将士们的表演,一边商议着军队改编的事情。李密对秦琼道:“五弟,对于那些新加入的士兵,你有什么好的办能让他们尽快的适应战斗?”

  这时侯,秦琼在军事上的才华就显现出来了,他饮下一口美酒道:“二哥,对于新加入的士兵,小弟认为把他们新编成一支队伍比较好。如果把他们和老兵们编在一起,虽然能使他们很快的适应战争,但这样做的弊端是很大的,因为他们跟老兵的配合恐怕一时之间还回跟不上,一旦上战场,在数量上是比原来多了,可是战斗力呢?本来,军队是讲究团体力量的,新旧混合,不但增加不了军队的战斗里,反而还会削弱。”

  翟让道:“五弟分析得很有道理,那依你之见,该如何是好。”

  秦琼豪气冲天的道:“如果大哥信得过小弟,就把那批新兵交给小弟来训练,小弟保证在三个月后交给大哥的是支虎狼之师。”

  “自家兄弟,愚兄哪有信不过的道理,就这样说定了,新兵就交给你来训练。”

  秦琼在军事上的才华,李密算是见识了。但他还想见识一下秦琼在政治上的能力,于是道:“五弟,你对天下大势,有何看?”

  秦琼何等聪明,哪有不明白李密问这句话的意思?

  “天下大势,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。我中华自秦始皇统一六国至现在的大隋王朝,哪朝哪代逃得过这种社会规律呢?各位,你们现没有,秦朝跟大隋王朝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。秦扫六国,结束了六国混战的局面;隋扫南北朝,另四海生平,天下归一。但两朝的第二代皇帝却不思进取,穷凶奢侈。秦末爆了陈胜,吴广农民起义,而隋朝呢?先是王薄起义,接着各方英雄并起,你们说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?”

  不管是不是历史的巧合,但秦琼的一番见解,已经征服了在座的人,尤其是李密,心里乐翻了天。

  翟让突然问道:“五弟,那你觉得谁会来完成推翻隋朝的使命。”

  这显然是个尖锐的问题,众人不由把眼光投向了秦琼。秦琼潇洒的一笑道:“根据小弟这几年的明察暗访,得知各方诸侯也是跃跃欲试,我相信他们也会在适当的时候起兵反隋的。就我所知,众诸侯中,最有势力的当属洛阳王王世充和山西太原李渊父子,如果他们一旦反隋,问鼎天下的恐怕非他们莫属了。当然了,起义军的力量也是不容小视的。但取天下,恐怕就不及那些诸侯的威信了。”

  秦琼的话,让人听得模棱两可,但在座的并不是笨蛋,还是听得出他话中的意思的。

  秦琼的一番分析,可谓是十分精辟的。综观中国农民起义历史,从秦末的陈胜吴广农民大起义到东汉末年的张角,张宝兄弟起义,都沉重的打击了当朝统治者;再看后来的隋末以至唐末农民起义,他们胜利了吗?答案当然是no;就是明末的李自成不也没有成吗?清朝的太平天国起义可谓是把中国农民起义推到了最高峰,但却是被中外反动势力合力镇压了。所以自古以来,农民起义军好象还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取得胜利,至于原因吗?其实很简单,因为农民本身的局限性。其实,也可是说是一种劣根性吧。

  李密听了秦琼对天下大势的分析,敬佩不已的道:“五弟的见解果然高明,那你认为我们瓦岗军可否成就大事。”

  秦琼盯着李密的眼睛,缓缓地吐出一串字道:“成事在天,某事在人。

  更何况王侯将相,宁有种乎?”

  李密哈哈大笑道:“好一个成事在天,某事在人,五弟,不管我们瓦岗军的结局如何,但我们的所作所为无愧于天地,我们也从来不曾后悔,你说是这样的吧。”

  裴元庆也大声的对秦琼道:“五哥,小弟我只知道练几手武,不如五哥文武双全。但只要五哥一声令下,小弟绝对是身先士卒。”裴员庆端起酒杯,一饮而尽。

  众人齐举杯共饮。这晚,瓦岗寨灯火辉煌,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,是否预示着瓦岗军的展就如烈火一样越烧越旺,蒸蒸日上。

我要报错】【 推荐本书
推荐阅读:
隋唐风云 上部 第三十四节:秦琼归瓦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