贾翊等李啸天落座后,呈上两份公文,一份是关于对鲜卑的方略,一份是关于对匈奴的处置方案。李啸天看后赞道:“果然是贾先生手笔,真是不同凡想。我看没有修改的必要,就劳烦先生,即刻进京,
这次进除完成这个公事外,还要多准备厚礼,京中各衙门,都要拜到,礼多人不烦吗。一定要稳住京师,使京中舆论要偏向我方。先生进京后,就暂时负责驻京办的事宜。另外一定要到颍川走一趟,为我们多
招揽几名贤才。贾翊道:“翊定不负将军重望。只是新田亩制度,可是开天辟地头一次,阻力不会小,将军也要慎重。”李啸天坚定地说:“无论如何,都要推行,不然我们没有胜算的。经济是一切的基础,
没有好的经济基础,何以实现我们的政治抱负。我不会怕的,你放心。”贾翊请求完进京的工作后,就告辞了。
各项工作中,只有义振局的事,办的还算顺利,各地方长官也还积极,毕竟是有名有利的好事,连这事都不主动,真是傻子了。顺着义振局的筹办和落实,已经有流民向并州迁徙,田丰也把主要精力用在了这一工作上。李啸天和田丰谈了几次,基本定出了工作方法。对要求救济的流民,先进行身份登记,体质超强者,直接送入兵营补充兵源,对十六至五十的男子,编入劳工营,参加各地公共建设,对老弱妇幼,编入慈善院。身份登记证件,做为日后分配田地的主要依据。
这一日,李啸天正在府中办公,忽有侍卫来报,说是阳邑县督导专员有急事来报。李啸天一愣,还没有到集中汇报时间,怎么会事,莫非出大事了。就让侍卫把来人带进来,只见一个浑身是血的人,跌跌撞撞进了大厅,倒头在地大哭起来。李啸天心中一沉,让侍卫扶起来人,坐到座上,让身边侍女给他一碗参茶。那人喝了参茶,稳定下情绪,向李啸天道:“将军大事不好,阳邑权族谢氏反了,县令不被杀,卑职九死一生才冲击来,阳邑的工作没有做好,请将军处罚我。”李啸天道:“你先不要自责,先把情况说清楚。”原来,阳邑的大族谢氏,是太原的最大一个地主,拥有良田万倾,这次李啸天施行新田赋,他是最深受其害的了。而阳邑县令,却积极执行新政,谢氏被逼急了,就狗急跳墙,率部曲围了县衙,在混乱中县令被杀,督导专员还算聪明,第一时间冲出阳邑城,飞奔到晋阳将军府报告事情。李啸天知道事情经过后,安慰了几句,命人领他去治伤。李啸天沉思片刻,心想看来这次定要行霹雳手段不行了。
于是抽出令箭,令侍卫传令,典韦的虎师立即开拔,目标阳邑。同时传令近卫营三千铁骑立即整队,火速开往阳邑。并严令各关隘,只许进不许出,没有将军府令箭,任何人不准出关,凡阳邑人氏,立即辑拿。典韦接到令箭后,听说李啸天已经率近卫营开向阳邑,立即命令三千前锋营火速驰往阳邑,同时擂鼓聚将,令各将火速带本部铁骑飞驰阳邑。一时间,晋阳到阳邑的路上铁骑飞驰。近卫营和虎师都是一人三马的配置,马歇人不歇。这样的配置是李啸天从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那里学来的,传说蒙古铁骑就是一人三马的配备,创造了蒙古行军神速。这就相当于现代的飞机有了空中加油机,作战半径大幅提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