歧路彷徨 (二十七)

+A -A

  “相公,侬要去哪厢?”

  杨梅捧着丈夫华尔的帽子追到大门口,华尔不耐烦地接过,跳上早就候在门口的马车:

  “走!”

  “早些回来,我煲好汤水哉……”

  杨梅怯怯的声音在马车后渐渐不闻,华尔黑着脸,仿佛每个人都欠了他二百个洋钱一般。(看小说到网)

  近来他的脾气不太好,因为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。

  本来,自打他华洋混合、多达3000人的洋枪队成军后,不论巡抚、道台还是城里那帮中国富商,对自己都是捧着哄着,加意地奉承,本来么,自己得财卖命,他们破财保命,天公地道,再没比这更公平的买卖了。

  可近来这风气一点点地变了,原本围着广富林打转,又是送礼又是宴请的绅商突然少了一大半,官府的脸色也不似过去那般好看了,他知道,那是因为这些人有了新靠山了。

  “X的,什么新靠山,一群叫化子兵!”

  他在心里恨恨地骂了一句。是啊,那些被英国轮船从上游运来的,叫什么“淮军”的矮个子中国兵,一个个穿得跟乞丐仿佛,口里还操着土得掉渣的方言——上海的中国人私下里都叫“侉话”。他看过这些兵的操练,走得倒是挺精神,可完全是上海标兵(1)的老一套,论装备甚至还不如那些标兵,人家至少还有几杆洋枪呢!

  “要是老子和他们打,十分钟就能让他们趴下一半,X的。”

  他正这样想,车夫回过脸问道:

  “先生,今天去哪儿?”

  “小东门里,四方戏园。”

  四方戏园是个连屋顶都没有的小戏园子,自然不可能招揽什么好角儿,上演什么大戏,只是些那时还不入流的的笃班、采茶调之类江南杂唱撑台面。不过上海自开埠以来,五方杂处,因躲避战火跑来的难民更是哪儿的人都有,这些家乡曲调倒绝不愁找不到捧场的主儿。

  华尔倒不是因为喜欢这些地方小唱,中国戏在他听起来横竖都是一个味道,他喜欢的是唱戏的姑娘们:这地方虽破,却颇有些入眼的妞儿,不像那些中国官儿领着去看的什么大戏,净是些捏着尖嗓的男人充女角。

  今天台上穿黑布碎花围裙的女孩子长得就颇不错,辫子又粗又黑,圆脸蛋上一双忽闪的大眼,仿佛总在有意无意撩拨着自己。

  要搁在一年前,他早就吹一声口哨,三两步跳上台,去拉这妞儿的手了。可现在他知道这样不行:自己是大清国的官儿了,官儿泡妞是可以的,但要讲官儿的规矩。

  “去后台找管事的,就说散戏后请这妞儿赴宴,马车在弄口等。”

  干这事华尔也不是第一回了,女戏子扭扭捏捏甚至不情不愿,让自己等上半个钟点的事儿也不是没碰上过。

  可今天耗得似乎也太久了点,天色已擦黑,民居屋顶上的炊烟,也散了有些辰光,往常这光景,就算妞儿还不出来,管事的也会颠不颠地奔出来讨好解释一番的。

  “X的!”

  他一跃跳下车,随手把帽子往车里一扔,正待自己冲进去,却见四五条瘦削的汉子从弄里涌出,无声地堵在自己面前,为首一人黑面环眼,身量比同伴高出不少,却仍比自己矮了小半个头,抱着胳膊,恶狠狠地盯着自己:

  “你这洋鬼子,欺负人欺负到大爷乡亲头上,你也不问问大爷的拳头应不应!”

  这些汉子虽穿着普通老百姓的衣服,华尔一听那侉话,便知是那群淮军,没好气地顶了一句:

  “老子有钱看戏,有钱捧场,干你侉子什么事!”

  为首汉子听华尔汉语甚是流利,倒吃了一惊,听他叫“侉子”,一张黑脸登时涨得通紫:

  “洋鬼子,你有种再叫一声侉子!”

  “侉子,侉子,侉子!!”华尔不依不饶抢前半步,用手指戳着那人光溜溜的脑门:“X的,仗着人多,以为老子怕你们不成?”

  “呸,孬种才仗人多呢!”那汉子啐了一口,不屑地道:“你要有种就跟大爷一对一单挑,大爷我让别人帮一指头,就是他X兔子养的。”

  华尔轻蔑地一笑:

  “X的,有什么不敢!”

  这汉子在中国人中算得剽悍结实,比起华尔的身板却似仍有不如,华尔仗着自己的本事,原也没把他放在眼里。

  不料一放对,他便暗自叫苦:这人非但身手矫健,力气也着实不少,几个回合下来,自己**被他两跤惯得生疼,眼角也肿了一只,对方不过挨了他一拳而已。

  那人抹一下嘴角:

  “洋鬼子,你这两下子跟师娘学的吧?就这工夫也敢来咱大清国喝花酒,我呸!”

  华尔晃了晃脑袋,努力把发肿的眼皮张得开一些:

  “老子练得是打仗的家伙,没工夫练这些没用的,要不……”

  那人发出一阵狂笑:

  “哈哈,打仗,哈哈,就你们洋鬼子那腿都打不了弯(2)的,离了水也能打仗?说,你练的是啥家伙?大刀还是矛子?大爷我一概奉陪!”

  “大刀矛子?孙子才练这个,喏,”华尔一翻腕,掣出枝转轮手枪来:“老子就练这个。”

  “嗤!”那汉子一晃脑袋:“你们洋鬼子没胆,才靠这些歪门邪道撑腰装孬,大爷我仗打得多了,你这套唬别人管,唬大爷我可不管!到哪朝哪代,这打仗到头来还得靠大刀矛子说话。”

  华尔也来火了,往后连退了三大步:

  “X的,你们谁找块石头,朝天上扔,扔得越高越好!”

  几个汉子不知他葫芦里卖得什么药,面面相觑,一时都不敢动手。为首汉子转身跑到墙角,弯腰撬起块拳头大的铺路石来:

  “好,让大爷瞧瞧你的玩意儿!”

  话音未落,他右手一洋,卵石冲天飞起十多丈高。

  华尔举枪甩腕,砰地一枪,正中卵石,但见火光四迸,这一枪竟将卵石击裂。

  两半卵石砰然坠地,石屑纷纷,散了众人一身。

  那汉子泥塑木胎般呆在原地,浑忘了掸掉头上身上的石屑。待同伴过来帮他掸时,他忽地如梦初醒般推开同伴,朗声道:

  “洋鬼子,算你便宜,今个这花酒,大爷就成全你。”

  华尔**痛得都有些麻木了,也不想再做纠缠,收起手枪,正待迈步进弄,那汉子忽又拦住他:

  “不能白饶,你那洋家伙能不能送给大爷我?反正你那儿也不缺这一杆两杆的。”

  华尔倒也佩服那人的身手,大大方方摘下枪,连枪套、弹带一并递过去:

  “X的,你倒真是好本事,能通个名么?”

  那人接过枪,咧嘴一笑:

  “大爷行不更名坐不改姓,大清李道台(3)手下开字营大统领程学启是也!”

  注释:

  1、标兵:就是绿营兵,绿营以标为最大单位,有督标、抚标、漕标、镇标等名目;

  2、当时清朝官民普遍以为洋人膝盖不会打弯,因此不善陆战,这恐怕和外国使节不肯行跪拜礼,以及英国兵习惯于直腿踢正步有关;

  3、李道台:当时淮军主帅李鸿章的官衔是“福建延建邵粮储道”;

我要报错】【 推荐本书
推荐阅读:
武侠.历史 歧路彷徨 (二十七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