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时侯正是卯时时分,天上本来是阴晴不定,此时太阳从云雾中出来发出了万道的霞光,将一片阴霾一扫而光,人人觉得心情舒畅。这时已经来到了堂下。肖力过去回禀,他拱手一条腿打千施礼,说:“报告大人,女犯人刘赵氏,赵翠兰带到了,请大人明示。”
大人说:“给我带上来。你们两个人将赵翠兰押上堂来。”
肖力大声答应说:是。回身下堂,与赵捕头押着女人上来了。赵翠兰一上堂来,就觉得这里十分的严肃。人人横眉立目。面无表情。
她来到了大人的桌子前,不远就跪下给大人叩头。这个逝时候的规矩,这个没办法,我们不能让犯人也在那里坐着和县太爷交流。而且古代一个县的事情都是一个县官主持着办,也没有什么检察院,法院,公安。现在的这三个部门合起来才可以和县太爷的工作相比,因此如今的社会是人浮于事,到处人员臃肿,到处都是闲人。古时候,这些人一改得去自谋生路,古代的公务员相当的难考,比现在的高考可难度大多了。那时候每三年才考试一次,所谓秋围,会试,而且考举人每次招录三百六十人。这个难度,可想而知,考上是多么的难,古时的情形原来如此。而且,考试只考文章,不考数理化。
杨老爷在上面一拍惊堂木,啪——,大声说道:“下跪何人?”今天的老爷一上了公堂,显得不怒自威。这时女子已经跪倒,只听她说:“我是安平镇的赵氏翠兰,丈夫姓刘,乃是一个秀才。”
大人道:“抬头,我要看看你的面相。”赵氏翠兰抬头一望,这个官果然就是昨天的那个文士,不过看眼神真是满目正义,不可侵犯。
赵氏然后低下头。杨大人心道:这个夫人,看样子也是个良家妇女。他说:“那你将事情一一道来,为官好为你申冤做主。”
赵翠兰就将自己的事情,娓娓道来。只听她说:“大人,民妇娘家姓赵,自幼时起家中就是相当的贫苦。父女二人相依为命,家里有几亩薄田,将就度日。后来我长到十八岁,便有人托媒人来说合,说的就是这位如今的夫家刘成禄。”她说的很是啰嗦,大人耐着性子听着,不好意思给她打断,只怕她一害怕就说的更是麻烦。原来,这位赵翠兰,也是一个贫寒家的小家碧玉。人出落的玉立婷婷,自然上门的媒人也多。可谓一家有女百家求。这位赵老汉喜欢的是读书人,他觉得真是万般皆下品,唯有读书高。如果自己找个女婿是个读书人,只要他年轻有才,穷一点又何妨。这般想法,女儿翠兰自小也恨自己不是男儿之身,对于读书人,他也喜欢和敬佩。可巧,上门的正好,有这位刘福禄,这位虽然其貌不扬,可是学富五车,出口成章,年纪轻轻,就成了秀才。写的一手漂亮的字体,各种字体都可以写,梅花篆字也会,平日里是指点江山,激扬文字,让人觉得后生可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