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校园狐影

+A -A

  第一章校园狐影

  晚上,教室。

  俄式高大森然的窗户外面,黑樾樾的大杨树的剪影的掩映下,一弯新月在漆黑的夜空瑟缩着,数不尽的星星则紧张地眨着眼。

  “喵儿,“窗外间或传来一两声猫叫。

  教室里鸦雀无声,同学们在晚自习。

  这时,前面那扇白色的雕有古典花纹的沉重的大门悄然地开了,一只狐狸象人一样地站立着蹑手蹑脚地走进教室。一开始,谁也没注意,只是一个女生在翻书时,偶尔一抬头,啊!

  她失声的叫了起来!

  “狐狸!狐狸进来了!”

  男孩们见了,一阵惊呼,女孩们顿时哭声一片!

  一只狐狸赫然直挺挺地立在门前,不停地左右摇摆着它那两只毛茸茸的耳朵。

  一个有心脏病的女孩顿时背过气儿去。

  老师本来出去了,闻声赶忙跑回来。在她的指挥下,七手八脚地把那个女生抬到校医务室里去,正好值班的女护士还没走,她叫同学们把女生放到小床上,立即拿起听诊器听了一下,然后找出一管针剂,让同学们把她的袖子捋上去,给她打了一针,过了一会儿,那女生才慢慢睁开眼,犹自惶恐不已。

  原来那并不是只真狐狸,而是一个调皮的学生不知从哪个垃圾拣来的一顶狐狸帽子戴在头上,闯进教室,想吓唬吓唬大家。因为是用的真狐狸皮做的,所以看起来惟妙惟肖,和真的没什么两样,无怪这么令人吃惊!

  这场恶作剧之始作俑者都叫人想象不到,是个女生!

  她,大号杨胡莉,是这所中学初一二班的一个学生。把别人吓得要死,她自己却乐的够呛!

  一提起这个女生,学校自上到下,没有不头痛的。

  这个姑娘长相标致,身材苗条,一双眼睛不大,但很妩媚妖艳。

  向来是一袭红装:红衣,红裤,红头绳,后脑两个“抓帚儿”一走两翘翘,右腮下面长有一个指甲盖大小的“认识”(痣),黑色的,上面还长有一几根黑毛,这更使为她增添了几分野性。

  女孩儿们爱好的游戏,她不屑一顾,而男孩儿们爱玩的,她却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
  人家从小就爱玩弹弓,一般腰里都别着两个,是她舅舅给做的,舅舅是个八级钳工,做这个东西那就是小菜一碟。

  为了做弹弓这事,舅舅和舅母俩个吵了一通,舅母说舅舅太惯她了,什么都依着她,这不是宠着她,纵容她惹祸吗!

  舅舅反而得意地抚摸着姑娘的头说:“咱没小子,就把她当个小子养吧,叫她闯一闯也好。”

  “闯,这叫闯吗,只怕闯出祸来你收拾不了。”

  “别说得那么严重,一个女孩能闯出什么大不了的祸,就是闯了祸,又有啥收拾不了的。“

  “好吧,我说话你也不听,你俩就随便吧。“

  这使她十分得意。

  上学那是肯定不敢带的,就是带也得藏在书包的底下。

  她弹弓打的特别准,校门口有棵几人都搂不过来的大杨树,上面成天都有一些麻雀“嘁嘁喳喳”的叫着,说也怪,只要她一举弹弓,那些雀均噤口无言,一哄而散。因为她弹弓只要一拉,准下来一只,从来弹无虚发。

  不过,因这个弹弓也惹了不少祸,不是人家玻璃打碎了,再不就是把小猫打坏了,(那时城里严禁养狗,不然也得深受其害)叫人大人小孩跟腚儿出来骂。

  遇到这种时候,她都张惶跑掉完事,剩下的只有她舅舅出来收拾残局了:掏钱买玻璃,腆个脸向人家赔不是。

  从来没听说她为这样的事儿挨过打。不知是怎么回事。

  她跟舅舅从乡下搬来的,谁也不知道他们的身世,她似乎没有父母,据说这个舅舅也不是亲的,好象是一个远房亲戚。

  谁要是好奇了,想问她,她杏眼一竖:“你管天管地,还管人拉屎放屁啊,闲吃萝卜辣操心!”

  想打她?一般的男孩儿还真没这个胆儿。

  她猴子一样灵巧,猴子一样快捷,东跳西躲,上蹿下跳,忙乎了半天,不但打不着她,弄不好,还得挨几下挠扯,落下三两道抓痕,那该多没有面子啊。

  上学?

  动不动就逃学,上山抓鸟儿,打鸟儿。

  有一次,她逮了个猫头鹰,偷偷带到学校,藏在书桌里,上课期间,冷不丁飞了出来,象只没头苍蝇似的四处乱飞。

  这节课是英语课,英语老师是位小个子南方女教师,戴着一幅金丝眼镜,长得白白净净,斯斯文文的,从来没经历过这样的事,吓得面色苍白,惊慌失措。

  而那猫头鹰似乎就瞅她不顺眼,径直朝她撞去,“呼”的一翅膀,把她的金丝眼镜给扇掉地下,英语老师是高度近视,没了眼镜就如同一个盲人,手四下茫然地摸索着、划拉着,更加剧了她的恐慌!

  “哇”的一声,男同学目瞪口呆,女同学倒的倒,逃的逃,全班乱成一锅粥!

  “野狐狸”也慌了,忙慌不迭地乱扒乱抓,忙乎了好长时间,终于在几个男同学的帮助下,将那个惹祸的家伙“绳之以法”,用个书包一下子扣在书桌上,方才平息了这场风波。

  她居住的那一带,平房瓦房较多,她不正经走道,却酷爱上房,拿大人的话来说:整天她是空里来,屋顶去,房顶好像她的大道似的,动不动就上去了,在上面一阵野跑,把瓦踩碎,下雨天房漏了,少不了舅舅又得帮人家修。

  “狐狸”事件过后,校长在操场上全校点名批评了她。

  不消提,处分、大小会点名、老师家访,一连串的“好戏”演了个溜够!

  她的舅舅和舅母为这事儿,也病了一场。

  可她不但没当回事,反而朝着别人偷偷做鬼脸呢,班主任老师见了,拿她没办法,佯装没看见,由她去了。

  而自此后,一个响当当的外号:“野狐狸”,便校内外闻名了!

  在中学,这只是初露端倪,到了特殊时期乃至以后的年月,那一系列的传奇故事,使这个“野狐狸”名字真正在这个几百万人口的城市叫响!

  而那则是几十年后的事了,先不提。

  第二章饥肠辘辘

  因为苏联方面单方面撕毁经济合作协定,加之自然灾害,天灾**一起袭来,中国经济遭受了空前未有的重创,全国人民生活逐渐陷入困境。

  粮食开始定量了,每人每月27斤半粮,外加二两油。

  开始提倡“低标准,瓜菜代”。

  一点一点,人人饥肠辘辘,面如菜色。

  杨家亦无能幸免,家里的那点粮食还得保重点,先尽舅舅吃,余下再给杨胡莉,不管怎的还是个孩子,正在长身体,也不能太亏了。

  每天早晨,舅母用苞米面打几碗糊糊,再倒上点酱油,喝一碗,权当早餐,完后在杨胡莉的书包里掖一个苞米面饼子,外加一条咸萝卜,作为午饭。

  到中午时候,她拿出书桌里的一只掉了瓷的搪瓷茶缸,她记得很清楚,上面有一个五星,下面一排红色的字:谁是最可爱的人。用这个缸子喝水的时候得小心点儿,避免掉瓷的搪瓷茬儿划着嘴。

  挤到校门口的一个外面包着一个用于保温的棉套子铁水桶前,扭开水龙头,接一点开水,回到教室,吃着苞米面饼子,咬一块咸菜,再喝一口水。每天就这样吃午饭。

  晚上,光景也好不了多少,只稍微比早餐多了点干的,加了一页饼子,一碗清可见底的菜汤。常常到了半夜,被肚子“咕噜咕噜”的响声以及饥饿扰醒,不得不蹑手蹑脚地到厨房里,拉开碗柜搜寻一下还有没有可以垫饥的物什,有时幸运了,可以找到一段地瓜,那可就美死了,来不及嚼几下,赶快吞下去,有时噎得老半天上不来气儿。

  杨家条件还不是最差的,对付着能一日三餐能见点粮食,而有的同学根本一天也吃不上什么东西。

  那不是嘛,,一天在上数学课的时候,突然只听得“忽通”一声,把大家都吓了一大跳,大家都往杨胡莉前几排的一个名叫郭雨叶的女生看去,只见郭雨叶一头倒在书桌上,头就那样别扭地歪着,脸色黄得吓人。

  她老对儿也是个女生,赶紧在别人的帮助下,把她扶起来,老师急匆匆地走过来,他手里拿着自己的水杯,扶着郭雨叶的头,往她嘴里灌了点水,一会儿,她慢慢醒过来。大家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算是落了地。

  这就是饿的。

  郭雨叶自己说:她家一连三天都没吃干粮了,每天只喝两碗包米面糊糊,这哪能抗得了呢,尤其是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少女!

  杨胡莉听了,从书包里掏出饼子和咸菜,二话没说,径直塞到郭雨叶的怀里,其他同学也纷纷拿出自己的干粮送给她,面前一下子食品成堆了。

  感动得郭雨叶热泪盈眶。

  杨胡莉记得十分清楚,她常看见西街有个小子,叫连春,每天早晨手里都拿着一个黑黄色的饼子,另一手提拉个一条土黄色的咸白菜,哆哆嗦嗦地佝偻个腰,那条咸白菜在他的哆嗦中摇来摆去,这是因他家住处拮据狭小,弟弟妹妹们还小,没起来,屋里腚都转不开,他着急上学,才这样当街就餐的。

  这是很令人羡慕的,每天早晨都能吃上干的。

我要报错】【 推荐本书
推荐阅读:
野狐狸 第一章 校园狐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