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卷 26、偷袭战的典范(二)

+A -A

  赵震宇又等了一会,看没有动静,便朝后挥了挥手,黑暗中窜出两个人,正是盖姜瑛和崔仲羽。这两个混蛋分别是骑步连和步兵连的副连长,两个正职都去招降胡匪去了,两个连就由他们带着训练。两人一开始练得也挺欢,后来发现张泽华、赵震宇根本就不管他们,一心扑在干部培训队训练学员。便找两个司令提意见,两个司令把‘先点后面,以点带面’的思路一说,两人不提什么意见了,跑回去把部队交给了手下的排长,自己跑来培训队当一点。两人都是难缠的种,两个司令拿他们是一点办法没有,一来二去两人不但成了一点,还成了两个司令的编外警卫,训练之余哪里有司令,哪里就能看到他们。

  这次夜袭,两人要跟着,张泽华和赵震宇都没有拒绝,因为有两个老胡匪帮忙比小胡匪有把握,便安排了他们协助赵震宇控制马厩。赵震宇见他们过来了,朝他们做了一个小心跟上的手势,然后带着他们向马厩摸去。

  不久张泽华胸前的对讲机呼起了一长二短的敲击声。知道赵震宇他们摸掉了马厩里的岗哨,张泽华马上回应了的个明白的信号,然后,在马灯下挥了挥手,黑暗中三十多个干部培训队学员把营房包围了起来,手中的武器全部对准了门窗洞口。紧接着教导连火力班运动过来,一挺马克沁正对着门廊,三挺麦德森则被安排在其它三个方向。

  一切就绪后,教导连分成四路纵队从黑暗中冒了出来,四路纵队等距有序地接近木克楞的边墙,当纵队前第一人行进到墙边时,纵队停了下来,站定后悄悄地由后向前传递着柴草。很快军营的木克楞屋就被埋在二三米多高的柴草里。一切办好后,人员全部撤到了黑暗中,并在干部培训队的外围形成一道包围圈,然后又有人抱着木?子出现在柴草附近,在不运处点起了十几堆篝火。

  这一切都是经过演练的,十几次的演练让参战的官兵熟记了自己的任务和行动的每个步骤,相互的配合也非常的顺畅,整个过程基本上没有发出什么较大声响,一都显得那么诡异。

  这时一个北沟俘虏的俄国监工被推上前来,这个俘虏叫瓦西诺,懂一点汉语。同样懂一点俄语的张泽华、赵震宇在北沟的时候连说带比划地说了很长的时间,才让他明白了自己的任务,就是到堆满柴草的屋前,劝说里面的官兵投降,不然就全部烧死在里面。

  瓦西诺虽然早就知道东北义勇军的烧营计划,但此时看到埋在柴草里的木克楞,还是感到非常的恐惧,但还是服从了义勇军的命令,哆哆嗦嗦地向营房的门口走去。瓦西诺从木克楞门口预留的狭窄的通道挤了进去,摸到门后,一边喊叫,一边猛敲屋门。

  “轻点,别吵了长官休息!”一个衣冠不整士兵一边埋怨、一边开了门,待看到堵到门口的柴草,和挤在柴草空隙里的瓦西诺,一下愕然了,只是愣愣地看着眼前的一切,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干什么。

  “快!告诉长官,清国人把你们的木克楞埋在了柴草里,让你们投降,不然就点火烧死你们!”这句话是张泽华让他说的,他都练了上百遍了,但此时说出来还是那么不顺畅。

  但那个士兵还是听明白了,于是大叫:“大家快起床!清国土匪包围了我们!他们要烧死我们,快起床啊!”

  乌拉嘎军营的指挥官是冯?艾斯克中尉,外贝加尔哥萨克人。冯?艾斯克像所有的哥萨克人男人一样,崇尚而且迷恋武力,把战争作为哥萨克的生存之道,认为哥萨克骑兵是沙皇手中的利刃,是不可战胜的陆战之王。他对自己被安排在这个偏僻的金沟而懊恼,觉得自己是被人丢弃在一边生锈的宝刀,被人忽视,于是整天喝得醉熏熏的。

  今天冯?艾斯克也不例外,被人叫醒时还满脸的醉意,听到房间外面嘈杂的声音,很不高兴,第一个行为就是大叫:“都给闭嘴!都给我安静!”

  有些早起床的人已经看到了门外的情况,已经是失魂落魄了,哪是一二句话就平息得了的,木克楞里依然是混乱了片。冯?艾斯克只得穿着睡衣出来察看,门打开时,一个士后刚好带着瓦西诺来到门前。瓦西诺又把刚才的话说了一遍,冯?艾斯克惊愕了一会,但很快就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。

  “外面都是些什么人?有多少人?都拿着什么武器?外面的情况怎么样?”冯?艾斯克一口气向瓦西诺提出了四个问题。

  瓦西诺如实地说出了外面的情况,当然是张泽华事先教给他的,虽然有点点夸大,但都与实情相差不远,瓦西诺也不傻,基本是用眼睛证实过一遍才说出来的。

  当知道外面有四五百人(张泽华把刚解救的矿丁也拉到了营房外围不远处),武器也精良,还有机枪对着门口时,冯?艾斯克彻底放弃了仅有的一丝侥幸心理,低头默想了一下,然后对瓦西诺说道:“你们去告诉他们,我要出去和他们谈判。”

  外面很快给出了肯定的答复。

  ‘这明显是把自己当作砧板上的肉了!’冯?艾斯克彻心里闪出一个念头,内心又丧气了几分。但他外表上哥萨克军官的傲气还在,他穿戴整齐后向门外走去,但挤出柴草通道时,整齐的衣冠立马变为零乱,让他十分的狼狈。但当他看见门口真真确确有一挺马克沁,不远处还能见到麦德森轻机枪,而身后的木克楞又埋在柴草里时,内心禁不住慌乱起来,也就彻底忘了整理自己的仪表了。

  “我是冯?艾斯克中尉,我现在向你们严正交涉!你们要为自己偷袭沙皇哥萨克骑兵的愚蠢行为负责!你们会遭到哥萨克骑兵无情的报复!你们现在悬崖勒马还来得及,希望你们认真考虑!现在停止这愚蠢的错误的行为,我们哥萨克骑兵将保证你们的生命安全。”见到张泽华、赵震宇后,冯?艾斯克还是壮着胆说了一大堆严正的言词。

  只可惜张泽华、赵震宇只会几句简单的俄语,冯?艾斯克要是说交枪投降,他们还听得懂,但这么一大堆话,简直就是鸡同鸭讲。而瓦西诺的汉语也是二半吊子,等他连说带比划,让张泽华、赵震宇听明白了,这些词令也就没有了严正的威严了。

  “哈哈哈…”张泽华、赵震宇听明白后第一反应就是大笑,这‘死赶的’哥萨克军官还真够逗的,自己死到临头了,还威胁别人的安全,还真有点大沙文主义的豪气。

  笑完了,张泽华突然板起了脸,狠狠地盯着冯?艾斯克,直到他心虚地避开自己的目光,才慢慢地冒出几个俄语句子:“我只给你一个选择,要么投降,要么命丧火海!你只有半分钟考虑时间,时间一到,我们就点火!”张泽华说到这停下了话语,从冯?艾斯克的肩头上拿下一根枯草,轻柔地抛到一边,然后拍了拍他的肩膀,微笑道:“你的决定关系到你部属的生死!假如这么多人因你的一句话而丧身火海,不知道你们的上帝会不会放你进天堂!”这几个俄语句子是刚跟瓦西诺学的,练了很多变,说起来还很顺畅。

  冯?艾斯克听明白张泽华的最后通牒后,还想做些争取,但张泽华理都不理他,只是看了看自己手腕上的手表,然后命令部属做好点火的准备。张泽华手腕上的表是冯?艾斯克从来没有见过的,要在平时,他肯定会眼前一亮。但此时此刻他是生不出任何心思的,脑海中只有降还是不降在打转。

  最后冯?艾斯克在枪与火的威胁下,没有选择毫无意义的顽抗,放下了白人几百年来养成的对黄种人的高傲,解下了腰间了马刀和手枪,交给了张泽华,以示投降。

  张泽华接过冯?艾斯克的马刀和手枪,交给身后的盖姜瑛。然后微笑着,非常绅士地向冯?艾斯克伸出了手,冯?艾斯克稍为犹豫了一下,还是握住了张泽华的手,张泽华非常满意地说道:“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,是礼仪之邦,是不会像你们白人那样,野蛮残忍地杀害放下武器、手无寸铁的俘虏的!冯?艾斯克中尉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,你虽然失去了一些个人的荣誉,但你的选择挽救了你部下的生命!你的上帝会谅解你,而你部属的家人会感激你一辈子。”张泽华说的是汉语,他不在乎瓦西诺能否听懂并翻译出来,他只是在享受这种胜利者居高临下的感觉,这种感觉真是十分的美妙!

  在瓦西诺的帮助下,冯?艾斯克大概弄明白了后面评价他行为的几句,感到自己确实挽救了自己的部属,顿时负罪感大减,人也精神了不少。非常配合地回到营房里,然后按张泽华的要求,把武器留在屋内大厅里,带着47个部属走出了营房,听从义勇军的处置。

  张泽华没有把冯?艾斯克与他的部属放在一起带走,而是把他和瓦西诺留在自己的身边,和他们商讨拯救各金沟武装监工生命的相关事宜。张泽华以悲天悯人的论调告诉两人,乌拉嘎河流域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的领土,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,义勇军有责任,也有义务清剿乌拉嘎河流域的所有俄国人的非法淘金点。但作为一个尊重生命的文明人,他非常不愿意看到那些俄国的武装平民,因无谓的抵抗而丧送宝贵的生命。

  看到兵强马壮、装备精良的义勇军,冯?艾斯克和瓦西诺知道那些武装监工如果不投降就只能是死亡一途。已经挽救了四十多条生命的二人,也把自己定位为救世主,为了保证自己同胞的生命安全,满口答应了张泽华提出的劝降任务。

  于是张泽华将部队分成两路,分别由冯?艾斯克和瓦西诺领着分头清剿乌拉嘎河流域的10个淘金点。有了冯?艾斯克和瓦西诺的帮助,加上清剿的突然性和义勇军绝对优势的武力威胁,各淘金点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投降,这次清剿行动也就变成了名符其实的武装大游行。

  11月27日早上8点,清剿工作全部结束。

  这是东北义勇军真俄国侵略者的第一次行动,是役义勇军充分利用俄国对中国人的轻视,骄傲麻痹,狂妄自大,警惕性不高的特点,采用偷袭的手段,取得解救矿丁2683人;俘虏哥萨克骑兵48人、俄国武装监工234人,击毙俄国武装监工19人;缴获金沙237公斤,莫辛-纳甘步枪267支、子弹4万多发,猎枪81支、子弹4690发,马刀235把,猎刀63把,顿河马262匹,蒙古马128匹的骄人战绩,是东北义勇军偷袭战的典范。

  (关于火烧俄国据点一事是由史实改编而来。1905年,黑龙江将军程德全专派马六舟带兵进入各金沟清剿俄匪,强行收回都鲁河金矿。马六舟见俄匪警惕性不高,不把清军的进攻当一回事。便利用天黑后,俄匪在木克楞式的房子里喝酒时机,命令人带上煤油,悄悄溜到俄兵居住的‘木克楞’处放起火来。毫无准备的俄匪从醉梦中惊醒,没来得及应战就已死伤30多人,只得逃回观音山金厂。在这次攻击中,清兵无一人伤亡。马六舟也因以武力收复金矿有功,由候补知县提升为候补知府。)

我要报错】【 推荐本书
推荐阅读:
一九零三希望小组 第一卷 26、偷袭战的典范(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