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啸天告别老人家,继续往东走。临别时,老人说:“你们回去时,如碰上逃难的灾民,就告诉他们来这里吧。这里的官家好。”李啸天说:“老人家放心,我会的。”过了沽水继续向东,就到了狐奴城。狐奴城在沽水和鲍丘水之间,过沽水的时候,李啸天注意到沽水水位也很低,按说夏季应该是北方的多水季节,怎么水位都不高呢。李啸天想着,荆、扬大水,南方大水,莫不是北方要大旱。李啸天想到这里,心情不由一紧。历史证明,中华大地不是涝就是旱。南方大水北方往往大旱,反之亦然。李啸天赶紧叫来一名侍卫,让他立刻回蓟县告诉贾翊、司马防,要做好防旱的准备,多备水车。同时让贾翊传书并州田丰也要做好抗准备。安排完这些,李啸天才稍稍放心。走在路上,见到田里都是妇女在劳作。李啸天叹道:“华夏妇女自古多难,我们也要想办法提高妇女地位。”赵云道:“天公不作美,这几年不是蟥灾就是水灾旱灾。今年的粮食收成又不好了。”李啸天道:“自秦以来,天气转寒,严重影响了农业丰收。我们一定要发挥老百姓的聪明才智,敢于战天斗地,夺取丰收。要相信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。我们要引导群众搞农业发明创造。借助技术的力量,战胜水旱灾害。蜀地的都江偃就是战国时的群众依靠技术的力量,变水害为水利的吗?”赵云道:“只要在将军领导下,没有什么不了的困难。”李啸天道:“我也不是神仙,需要我们大家群策群力。”几人边说边走,不觉来到了狐奴城。吃过午饭,几人继续向东赶路。晚上来到平谷城。天色已黑,只能宿在这里了。一路行来,田里多是妇女在劳作,看来男人们都上劳力营了。李啸天寻思,这么大规模地修建驿道,不知算不算劳民伤财呢。可是不给流民找活干也要白白救济他们,还不如这样以工代赈呢。等明年这些流民安顿下来了,劳力活要减三分之一,还是留更多的时间让他们种好田是根本。县城不像晋阳那般繁华,人们遵循日出而做,日落而息的规律,天色一黑,就早早回家休息了,大街上空荡荡的。李啸天对众人说,:“大家早点休息吗,赶路也累了,明天一早吃过早餐,继续上路。”一路走来,各地都在按照要求,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,流民也都按照规定进行安置,这一天来到了辽西令支境内。濡水在令支城下缓缓流过,这时的中华大地不像后世逢河必干,而是有河必有水,李啸天看着河水心里在盘算着是不是该建立一支水师部队。据说这个时代已经有日本使团不远成里来到了中国。小日本都能乘船过来,我们现在的技术应该比日本先进多了。史书上好像说这时的日本还没有统一,好像有一个邪马台女王什么的。两到辽西,李啸天想起三国历史上两个有名的公孙氏,一个是公孙瓒,一个公孙康,二人都是有所建树的,在历史上,这次到辽西来,不知能不能见到他们。从年龄上来说,公孙瓒应该三十岁左右吧,公孙康就该稍年轻一点。公孙瓒好像跟从卢植于缑氏山中读书,这时应该毕业了吧,按史书记载这时应该在辽西属国任职。。李啸天本来有意到公孙瓒家中拜访,想到史书记载,公孙瓒虽贵族出身,但由于母亲是丫环出身,所以不得族人待见,也就打消了去家中拜访的主意,等到了辽东属国再说吧。但愿历史记载无误。再往东走,更是荒凉,流民还没有按排到那里,赵云说:“再往东,夷族就多了,我们要提防。”吕布这时说:“将军,我听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,咱们别去冒险了,还是回去吧。”李啸天奇道:“还没听说奉先怕过,你是怎么了。”吕布道:“不是我怕,是将军一人身系天下安危,不可轻易犯险。”李啸天点点头道:“也是。我们还有好多事要做,可不能做无谓的牺牲。”李啸天看看天色,想了想到,这次出行,就到临渝吧,然后就打道回府。”赵云听他这样说,暗暗松了口气。因为在蓟县,贾翊叮嘱他,一定要保护好将军安全,因为越向东,少数民族越多,官府的控制力越弱。想不到吕布这个猛头青,关键时刻还真能说出一番理论来。一行打马扬鞭,一路向临渝奔去。这里几是地广人稀,路上也不见几个行人。看来接受流民的政策是对的。将来,这里也将安置流民,变成繁华之地。